基础设施投资加快 投资持续稳定增长——2022年前三季度泸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分析
今年以来,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散发多发的疫情冲击,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要求。扭住项目建设“牛鼻子”,加压奋进紧抓快干,勠力同心,攻坚克难,拼搏奋斗,投资保持平稳增长。前三季度,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.7%,为“决战四季度 大干一百天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一、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
(一)充分释放政策效能,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挥支撑作用。今年以来,在国家、省、市一系列刺激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的带动下,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实现较快增长。前三季度,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.3%,增速高出全市投资7.6个百分点,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8.2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.7个百分点。其中,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53.6%,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9.4%,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1.4%,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.4%。
(二)二产投资占比提高,拉动效应增强。受泸州老窖、郎酒、仙潭酒等酒业类投资项目带动影响,前三季度,我市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.5%,高出全市投资增速10.8个百分点,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8.1%上升到30.8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.8个百分点,比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。其中采矿业投资同比增长25.3%,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.7%,建筑业投资增长52.1%。在制造业投资中,酒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3.6%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5.8%。
(三)新开工项目增多,发展后劲持续增强。前三季度,全市新开工项目797个,同比增长2.6%,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1.7个百分点。新开工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6.5%,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1.4个百分点,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4.9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.1个百分点。分区县来看,龙马潭区新开工项目101个,同比增长119.6%;纳溪区新开工项目147个,同比增长45.5%;江阳区新开工项目115个,同比增长13.9%。
二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
(一)企业持续投资意愿减弱。据调研了解,受8月极端高温和新一轮疫情影响,全市在建项目施工进度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,经测算拉低全市投资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。加上企业经营成本变高、利润下滑、预期收益降低等因素影响,持续投资意愿减弱,难以实现投资回补。
(二)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。受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影响,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进一步扩大,市场预期信心明显降低,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,拉动作用持续减小。前三季度,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.1%,低于全市投资增速5.6个百分点。增幅较一季度、上半年分别回落13.7、5.3个百分点,增势放缓幅度较大。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3.4%,比去年同期低2.4个百分点。
(三)一产投资降幅扩大。受高温、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,前三季度,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.9%,降幅较上半年扩大2.8个百分点,拉低全市投资增速0.1个百分点。分行业看,农业投资同比增长16.4%,增幅较上半年回落 14个百分点;畜牧业投资下降10.3%,拉低第一产业投资6.5个百分点。
三、全年趋势预判
四季度,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和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落地见效,加上全省上下“决战四季度 大干一百天”的攻坚行动,全省投资增速预计会逐步回升,我市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,全年投资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四、下一步工作建议
(一)多方式加强招商引资力度。一是完善招商引资机制。加强组织领导,强化招商意识,分工业、商贸服务、现代农业等行业组建招商引资工作班子和协调小组,明确责任,加强统筹,集聚合力,畅通信息,形成运转顺畅、协调有力、工作高效的工作机制。二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。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及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,努力形成全方位、宽领域、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格局,加强区域联动,承接产业转移,既增强“造血”功能,又实现优势互补、合作双赢。三是改善招商引资环境。努力在全市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,形成重商亲商的良好环境,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着想,对已经入驻的企业要善待,继续搞好服务,同时要创造良好的政务、法制、舆论环境,提高办事效率,加强要素保障,着力打造政策服务的“高地”、发展成本的“洼地”,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,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。
(二)多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。一是优化民间投资的营商环境。紧紧围绕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玻璃门、弹簧门、旋转门,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、透明、法治的发展环境。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、促进产业转型、加快技术进步等有较强带动作用,投资规模较大的民间投资项目,要积极纳入各区县的重点投资项目库,强化用地、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。要用市场办法、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,在要素获取、准入许可、经营运行、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,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,为民间投资参与市场竞争“松绑减负”。二是拓展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。要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,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渠道。扶持民间投资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,推动民间资本进入现代农业、中高端制造业的多数环节,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配套生产环节,增强民间投资的韧性。三是建立促进民间投资的保障机制。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,合理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创新风险评估方式,提高贷款审批效率,拓宽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覆盖面。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,严格履行政策承诺,督促地方政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,为民间投资保驾护航。完善民间投资的纾困帮扶政策体系,缓解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经营压力,提振企业发展信心,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。
(三)多渠道提升数据质量。一是强化业务培训,及时更新业务知识。进一步加强投资领域的业务培训工作,认真学习国省局新业务、新精神,及时向区县传达工作内容,对重点关注指标、疑难易错点进行着重辅导,确保精神传达到位,业务培训到位,提升统计业务水平,为提高数据质量打下基础。二是严把数据审核关,确保数据真实可信。在项目投资上报时,各区县严格审核项目材料,对于一些重点项目,派员到实地检查,把握项目的实际进度,确保数据质量真实可靠。对于库中在报项目,每月及时检查上报项目数据的异常值,对于数据异常的,进行审核,严格把控数据质量,将法治观念贯穿于数据生产、分析、提供的全过程。三是做好分析评估,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。加强对投资领域监测与分析,结合历史统计数据及相关部门的资料,研究投资变动规律,研判未来发展趋势,对各类情况提早预判和预警,提升统计监测效用,对于存在的新问题、新情况及时进行预警,提出相关的分析建议,充分发挥统计的参谋和助手作用。
温馨提示
如已完成请点击”已登录“